重新定义中国水稻种植!节水抗旱稻历经岁月洗礼终成“水稻新品类” 2018携“新”再出发!
发布时间:
2018-09-19 15:38
来源:
安徽农资
这都不是事!节水抗旱稻走南闯北“好养活”,优质稳产“顶呱呱”,农户朋友们,如果想种,就请认准上海天谷“节水抗旱稻”哟!!!
秋风送爽,稻花飘香。这里是上海天谷位于安徽合肥经济开发区空港园区的节水抗旱稻科研示范基地,占地150亩,作为“节水抗旱稻”科研育种基地、新材料选育基地、品种品比基地、示范展示基地,这里正展示着一批主推品种,旱优73、旱优3号、沪优2号、旱优2号、旱优113等,以及正在发力(即将国审的后续品种)的“水稻新品类”,其中包括正在配组和选育成型的不育系、恢复系等。
(图为:经销商正在上海天谷科研基地实地考察水稻品种特征特性)
像种麦子一样种水稻,农民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但是以节水抗旱稻创始人罗利军研究员团队为首的国内水稻专家却另辟蹊径,从节水抗旱的角度入手,探索出了一条与“高产”路线并行不悖的“绿色生态”路线,目前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开来,节本增效的种植效益更是获得业内外人士一致认可,尤其在经销商心里留下了好种易推前景广的具体印象。
9月15日,来自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海南等省的近200位经销商朋友,来到上海天谷安徽合肥的节水抗旱稻科研示范基地,考察了节水抗旱稻系列产品的田间生长情况。
(图为:节水抗旱稻发明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利军与经销商在科研基地参观节水抗旱稻品种)
据悉,其中部分经销商早在罗利军研究员团队培育节水抗旱稻时已经开始关注,自从上海天谷成立,他们就像找到了未来合作发展的新组合,7、8年来,他们伴随天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发展、壮大!尤其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正在对农业生产提出新要求,节水抗旱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发展趋势,正是种企造福农民,造福社会,造福国家的完美诠释和作品,也是经销商市场开拓的一把新利器。
节水抗旱稻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引进旱稻节水抗旱特性所培育出的一种既高产优质又节水抗旱的栽培稻新类型。2018年节水抗旱稻作为一种特殊的水稻新品类获得批准进入国家区域试验,为节水抗旱稻品种的审定和示范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阳光沐浴下的“旱优73”是众人田间观摩必看的优势品种,“旱优73”早在2014年就已经通过了安徽省的品种审定,该品种在安徽省的推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亩产量与当地普通水稻相当,达到600公斤左右;其次,“旱优73”米粒饱满,质地光泽,色泽清白透明,是国家二级优质大米,从种源到田间再到餐桌,“旱优73”将节水抗旱稻“好种、好管、好卖、好吃”的特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作为节水抗旱稻“育繁推”一体化的市场主体,上海天谷在品种选育上,就不同抗性、适应性、生育期、米质产量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后续新品种。据悉,上海天谷育种基地主要分布在安徽合肥、上海金山和海南三亚,主要用于节水抗旱稻的后续品种研发和展示。
安徽定远县零售商 单齐兵:旱优73已经卖了几年了,今年是6000多斤。表现相当好,特别在节水这方面,还有米质,国家到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上海天谷的节水抗旱稻就满足节水、少施肥料、少打农药,此外还能收到好多稻子。
江西九江经销商 张桂春:我们现在棉改稻,以前种玉米,水不是很充足,种这个比较合适,旱优73、沪优2号等品种不错。
江西高安经销商 金玖华:旱优73老百姓一亩地收了大概有1300斤,它主要就是轻简栽培,抗性好。
河南潢川经销商 宋志勇:这些品种符合现在农业轻简栽培,省工省时、优质高产的趋势,我这边已经推广了4万亩的面积。
结束了紧张的基地参观考察,百余位经销商继续辗转室内,2018节水抗旱稻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上海天谷全国经销商经验交流会正式开始,2018年,咱们经销商如何在新时代下,携手天谷水稻“新品类”,迈向一段新征程呢?
节水抗旱稻发明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利军首先指出,我国水稻种植正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水稻每年要“吃”掉全国50%以上淡水,农药、化肥洒在水中,只有30%被吸收了,其他都流入了江河湖海,如何让水稻既少“吃水”,又能使得占我国稻田总面积70%的缺水型中低产田焕发生机?
这就是节水抗旱稻要完成的事情!产量品质抗病性保持超级稻的特性,同时具备旱稻节水节肥生态环保性能,在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共同努力下,以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选育而成的节水抗旱稻旱优73成功问世,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特性、良好的适应性和再生能力,为中国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左往右依次为: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汪新国站长、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李爱青研究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吴文革教授、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教授)
论坛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也现身论“稻”,解读国家政策、分析行业趋势、探索科研方向,提高全国各地经销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节水抗旱稻推广的信心,进一步推动节水抗旱稻线下各项工作开展,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展思路。
这些年,节水抗旱稻陆续在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试种示范推广。几年下来农民发现,在水量充足年份,节水抗旱稻的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但能节省50%以上的灌溉水;一旦遭遇大旱,旁边田里的水稻叶子卷了,谷壳空了,节水抗旱稻仍能保持平均300-400公斤/亩的产量。
(图为: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祖平--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近两年,种业发展进入寒冬期,发展瓶颈问题接踵而至,但是上海天谷却在形势严峻的种业市场实现逆势增长,这股增长的力量源于科研、源于品种、源于服务、更源于农民的衷心拥护与喜爱。“农民最有发言权,我们节水抗旱稻取得了这么多可喜的成绩,是因为农民爱种,农民爱买,他们的直接需求,正是我们不断提供出来的好品种,所以这两年我们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不断适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趋势。”
(图为:节水抗旱稻发明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利军--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上海天谷是一个有梦想的公司,它就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节水抗旱稻种到全世界去”,罗利军博士告诉记者,现在这些品种南到海南岛,北到淮北、包括山东,然后西到云贵的1400米海拔,都在推广。旱优73是个很好的品种,适应性很强,但是各地方对品种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生育期再短一点,要赶季节;不赶季节的地方,希望生育期再长一点。所以,天谷会在不同地区推出不同品种,并且持续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图为:上海天谷全国经销商推广经验交流大会现场)
节水抗旱稻,上海天谷造。马上就要迎来真正收获的时节,我们期待着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的节水抗旱稻能够频频传来佳讯,《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栏目组将会奔赴田间展开全程跟踪报道,为大家带来节水抗旱稻从种-收-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与终端的记录和把关,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