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谷节水抗旱稻华彩亮相全国种子双交会 彰显中国种业“新锐力量”
发布时间:
2018-09-20 10:45
来源:
安徽农资
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已于9月17日下午圆满落幕,短短三天的展会活动,汇聚着整个业界和国内外同仁的目光,他们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奔赴合肥,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国内外种业掌门人以及全国各地优秀的种子经销商!
全国种子双交会已连续多年为管理部门、企业、经销商和种植户搭建了信息交流、产品展示的舞台,尤其是现代种业最新发展成果的展示与对接,今年的行业管理有哪些新动向?下一年的种业形势是怎样的?各类品种的科研育种有什么新进展?参展的200多家企业有哪些吸睛点?这些问题,在今年“双交会”上都可以找到答案。而我们种业人要做的就是,通过双交会认清变局,明确方向,变更思维,跳出常规,主动出击。
今年,上海天谷作为全国种子双交会的赞助商,以崭新姿态和面貌华彩亮相,彰显中国种业“新锐力量”。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企,上海天谷发展迅速,市场份额持续扩增,农业生产贡献率蹭蹭上升,正在成为中国种业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
(从右往左依次为: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天金、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夏龙平、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祖平、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尚志强)
(图为:刘天金主任、吴晓玲副司长等莅临上海天谷米样展区,察看品尝旱优73大米)
这是种子行业最大的品牌展会,上海天谷展区以开放创新的设计理念布展,展示内容引人瞩目。展会现场,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天金等莅临上海天谷展位,听取上海天谷总经理金祖平对公司及节水抗旱稻示范推广情况的介绍,并仔细观察、品尝了代表品种旱优73大米。旱优73,国标二级米,质地光泽,清白透明,适口性好,获得了大家的点赞和肯定。节水抗旱稻的科技应用与成功推广,解决了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为农业走上节水节肥节药的节本增效之路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本次展会,上海天谷携旗下节水抗旱稻旱优73、旱优2号、旱优113号、旱优3号、沪优2号、沪旱19等系列品种盛装出展,并从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发展前景、企业文化、服务平台等方面呈现了节水抗旱稻产业的发展态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我来自湖南长沙那边,想看看节水抗旱稻,因为现在水资源越来越少了,我们那里好多品种都种不下去,想找一个比较省水、省肥、省药的好品种,所以就直奔这里来了”,像这样慕名而来的外地参展商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冲着上海天谷的节水抗旱稻而来,其中有些参展商还吃过旱优73的大米,也在自己周边实地参观考察过节水抗旱稻的表现,借着此次双交会,他们更进一步地向企业展开详细咨询,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打基础。
(图为: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研究员夏龙平--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 节水抗旱稻,上海天谷造,好种子,请农民放心种!节水抗旱稻具有绿色生态的功能,所以我们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非常支持节水抗旱稻的发展,”这是一段来自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站长研究员夏龙平的生动推介,他告诉记者,种植节水抗旱稻,通过少灌水实现绿色生态,在中低产田也可以取得不错的产量。所以节水抗旱稻对国家当前追求绿色生态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特别是攻坚扶贫,还有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左往右展示品种依次为:旱优2号、旱优113号、沪优2号、旱优73、旱优3号、沪旱19)
(图为:湖南常德经销商黄泽贵--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湖南常德经销商黄泽贵接触节水抗旱稻已经五年了,今年正式推广面积达到了3万多亩,明年应该会更多更好!现场,他也为记者归纳总结了旱优73在常德种植的三个主要特点。
1
“能够种一季中稻,也能种一季晚稻,还能做再生稻,种一季收两次,种得好,667个平方肯定超过2000斤;
2
节水抗旱,少用50%的水,少用30%的肥,少打一次农药,我们一般打三次农药,这个旱优73打两次农药就够了;
3
种植方式多样化,可以旱种,水种,水种旱管,旱种旱管。我们常德地区是棉改稻区域,水源不够好,这个品种对于棉花田改种比较合适。”
(图为:安徽耘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海涛--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展会现场,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打造节水抗旱稻“从种源到餐桌”全产业链体系的淮北经销商于海涛。通过节水抗旱稻的特色种植,他在当地的近十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推广了不低于2000亩的面积,明年他预计推广面积将突破20000亩。“首先,在我们地区,贫困户种旱优73,算是特色种植,每亩地政府有补贴,现在老百姓积极性特别高;其次,我们以不低于国家保护价收购旱优73,产量能达到1000-1200斤,毛收入能达到1500元左右;最后,稻谷我们收回来,加工成大米,走向市场后,再给予一定分红,通过打造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来实现持续发展。”
旱优73米饭展示
(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种,旱优73获“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
在“双交会”期间,像这样大口大口吃米饭的场景可不是在哪都能看到哦。展会现场,上海天谷特意准备了旱优73品种的米饭,邀请大家现场品尝打分。“真好吃,甜甜的,其实我们那里很多种植户都留着它做口粮呢,我给满分100分!”一位参展商笑着说道。
目前,节水抗旱稻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和服务体系的产业化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以旱优73为代表的节水抗旱稻系列品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为: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尚志强--正在接受《安徽农资网》、《三农前线》电视栏目记者采访)
从客观上来说,今年稻米整个行情不好,国家将收购价格、保护价格放开了,米质不好,粮食收上来没人要,但是旱优73,很多米厂和加工单位都是加价收购,甚至连水分都不折扣,所以有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做种粮一体化合作,你买我的种子,我收你的稻谷,我再加工卖出去,米质在市场的认可度已经显然易见。“原来讲产量,现在强调稳产,后来大家又对米质的要求更高了,我们品种最突出特点就是节水抗旱,其它方面也没有特别的弱势。好比一辆‘皮卡’,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行驶,而‘跑车’只适合在高产田块、高肥水等条件下行驶。未来市场肯定需要,一稳、二米质好、三减轻劳动强度,适应轻简栽培,不要插秧、不要育秧,轻简管理,施一遍肥,这就是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