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新形象,新品类,共生态!
发布时间:
2018-08-28 10:14
来源:
有人说“粮食危机可能就在眼前,一个比高房租更麻烦的问题已经出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未来的中国由谁种田?这一直农业专家在重点思考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这个名词应运而生。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近日,50余名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陈校长的带领下,驱车六七小时前往节水抗旱稻的发源地——上海取经,交流学习节水抗旱稻及相关技术。
“农广校”访团第一站访问了节水抗旱稻的发明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简称“基因中心”)。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访团参观了“基因园”展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解说及互动游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了解了基因研究的发展史、基因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基因中心”基因资源创新的重要成果——节水抗旱稻,通过节水抗旱稻栽培沙盘投影,比较了传统水稻的水种水管和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旱种旱管这3种栽培模式,反映在耗水量、农药化肥施用量、产量等各方面的对比。“原来基因研究的成果并没有那样的遥不可及,它就是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田里种的稻子!”一个新型农民兴奋地说。
接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中心主任刘国兰向大家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历程,并为大家展示了节水抗旱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并向大家展示了团队新选育的数十个不同类型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组合),以及他们在各地进行品种测试的表现。“我以为旱优73、沪优2号已经够厉害的了,原来节水抗旱稻后面还有一个加强连,这真是太棒了!”大家听完刘主任的介绍,更加惊喜。
随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部副总监邝翡婷从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角度做了《新品类共生态》的主题报告:2015年《节水抗旱稻术语》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定义了节水抗旱稻为一个新品类;节水抗旱稻“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特点,符合“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节水抗旱稻引领的轻简化栽培发展方向,也刚好适应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职业形象,树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形象”。
为谋求节水抗旱稻这个“新品类”生态链上合作伙伴们的共赢,上海天谷这个节水抗旱稻行业排头兵,正在通过加強自身发展,整合相关生态链资源,建立节水抗旱稻产业联盟,推动种粮一体化,让更多适宜区域的农民放心种植节水抗旱稻。为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进而实现自然环境的“共生态”。
【节水抗旱稻 上海天谷造】
新型职业农民,学习交流,节水抗旱稻
下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