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发布时间:
2016-12-07 00:42
来源:
2016年12月3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以及上海市农委和科委的相关专家与领导代表共40多人,出席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节水抗旱稻发展战略论坛“从种源到餐桌”。会议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蔡友铭院长主持,论坛围绕节水抗旱稻在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业以及米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与讨论,提出了节水抗旱稻从种源到餐桌的发展思路。并在会上由上海市农委主任殷欧和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为“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公司首次推出了“天谷1号”、“天谷2号”两个高端米产品,并在现场分别煮饭请专家品鉴。其中,“天谷2号”选用的是沪旱61号品种,播种在浙江安吉一座山脚下,采用了生态种植法,基本不用任何农药,灌溉的都是山泉水,煮成米饭吃起来香糯、有嚼劲,还带有甘甜口感。(本文转载于上观新闻)
赋石水库是安吉主要饮用水源地,保障安吉县城及周边乡镇14万人的饮用水。由于上游人为活动,赋石水库水体中总氮总磷长期超标,导致季节性水质富营养化污染,而产生污染的主因是库区的农林开发和水稻田耕作,其中水稻田耕作期产生的污染是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贡献者”。库区有耕地2.26万亩,主要是水稻田,年施化肥近2000吨。据文献,水稻田的化肥利用率不到30%,大多随径流进入沟渠,最终进入水库。(本文转载于新华每日电讯)
节水抗旱稻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作《节水抗旱稻研究》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近20年来节水抗旱稻的研究成果,一是构建了节水抗旱研究平台,进行了全球范围的节水抗旱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创新;二是系统地开展水稻节水抗旱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2016年,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杂志出版集团旗下的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共三期分别报道了在节水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节水抗旱稻抗旱性获得的遗传基础、干旱驯化的表观遗传机制三个方面的成果;三是以沪优2号、旱优73、沪旱61等为代表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展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关节水抗旱稻的研究,分别于2005、2007、2015年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殷殴副主任总结发言时指出,节水抗旱稻是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点,取得了多个国家、上海的科技进步奖,相关科学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天谷生物成立以来,大大加快了节水抗旱稻的应用推广,旱优73等系列品种在中低产田产量提升、种植模式轻简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上海种业的希望之星,天谷米业的成立将会进一步推动种粮一体化,上海市农委将在国家、上海有关政策指导下,支持天谷生物的发展,为国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战略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