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如何节水?
节水抗旱稻的节水特性是指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少水分消耗的能力。广义地讲,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降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终实现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栽培。
水稻的一生对水分的要求不一。孕穗期与灌浆乳熟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种植节水抗旱稻不需要田间长期保持水层,如果在水分敏感期能够遇到下雨,节水抗旱稻便可充分利用降水,从而实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清明节的降水概率很大,如在清明前播种,清明来时下雨,则往往不需要灌水便可保护种子吸水萌发和出苗。
水分利用效率涉及两个方面的范畴,一是作物维持正常生理代谢活动所需的生理需水量,二是在一定的水分状态下作物的生产能力。科学家用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干物质与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的比值来反映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也就是说,水分利用效率是消耗单位水分所获产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品种间存在差异。
这就好比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人吃得再好再多也不会长胖,而消化吸收能力好的人则很容易发胖。这种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具有遗传性。在相同的有限供水的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水稻品种的产量自然就比水分利用效率低的品种的产量要高。节水抗旱稻既有水稻的高产潜能,又有旱稻需水量少的特性,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就比一般的水稻品种高。